skip to Main Content

论太极拳技道双修大九大法则

【摘要】太极拳融修身、养性、健体于一炉,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,不受年岭的限制,倍受人们欢迎,特别受中老年朋友的青睐。太极拳有其自身的体系,要技道双修。除动作规范。常练不断外,还必须懂其理遵其道,长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。现就太极拳理与道的有关问题论述如下。

【关键词】有机阴阳;理气运动;均衡变化;柔弱养生;大道双修

1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自然有机论

自然有机体的概念,由易学与老庄发端,经过唐代高僧惠能,宋代大儒朱嘉,形成完整的体系。易说:“在天之道曰阴与阳,在地之道,曰柔与刚,在人之道,曰仁与义”。庄子说: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一体。”释家说:“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”。而宋儒张载也宣称:“天地之塞吾其体,天地之帅吾其性,民吾同胞,物我与也”。这种自然有机体论,成为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。练太极拳心情平静,自然流畅,毫无拙力,应物自然中。这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有机体论。

2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一阴一阳体论

道就是太极,任何事物由道或太极产生。道包含阴阳,阴阳上一对既相依存又相矛盾的势力,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“气”中得到中和和统一。阴阳之说早已应用到中国文化及中医学基本原理之中。阴阳可以说是两种符号,起源于蕴涵的智慧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说:“太极者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”所以太极拳招招势势中,均含“—”、“O”图形,其动而为阳,静而为阴,循环往复,生生不已。由阴和、退守、消极的阴柔加上刚强、进取、积极的阳刚组成的太极推移之下,滋生演变了太极运动。其动作必须是阴阳对衬,阴不离阳,阳不离阴,这正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一阴一阳论。

3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理气论

宇宙是有机的统一体,其组织就是理。至于气,从现在科学角度讲就是人的能量。古人一向认为全宇宙都是一气,人生于气的运行之中,以气而生,气绝而死。太极拳将气分为两种:一种是先天之气,又称元气。先天之气是结胎时秉受的先天之气;另一种气由后天生成,流通于血脉之中,称为血气,亦叫横气。血气是刚猛之本,故有“血气方刚”之说。理气就是服存元气以消血气,以先天补后天,旨在消除刚猛横暴之血气。故太极拳都特别注意培养元气。通过练习产生气化作用,可是血气循经舒络,祛病延年。善于应用理气法则,准确的运用到拳势之中,旧可以感到心情舒畅,澄神理念,气化理遂。这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理气论。

4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运动论

易说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华佗创五禽戏时曰:“人体欲得劳动,单不当使极耳,动摇则谷气消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”。故王宗岳在太极拳论说:“一动无有不动,一合无有不合”,太极拳的动以宇宙运行的模式作根据,有圆形、有曲线、有螺旋形,在技术上则称:“运动如抽丝”。 圆形运动而产生内劲,“圈中圈处处应变,螺旋劲层层无穷”,谓之:“劲以曲去蓄而有余”。生命在于运动,练太极拳要本着这个法则,呼吸与动作结合,内外运动,这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运动论。

5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均衡论

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无微育焉”。中和就是均衡。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方式在于:“唯精唯一,允执厥中”。执中就是中庸,就是均衡之道。孔子说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是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”,这是文质双方得到均衡,而均衡鱼于中和。老子也说:“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”。释家的基本观念是中道。守中于中道,目标亦在均衡。太极拳论者主张虚领定劲,气沉丹田,故太极拳运动,以中定为中心,以中定为出发点和回归点,能中定然后能均衡。太极拳柔和缓慢细腻的特点,要求动作联贯,均衡运转,天地合一,这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均衡论。

6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变化论

事物刚极变柔,阴极变阳。由于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,五行相生相克而产生变化,但无论如何变化,阴阳不离,纵横因势而变迁,高低随时而转移,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,“动之则分”,“静之则合”,“动极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,虽变化万端,而理为一贯”。又说:“偏沉则随,双重则滞,欲避此病须知阴阳”,因为有阴阳的对立,长生变化,由变化而得到统一。沾粘连随,不丢不顶,彼高我低,彼进我退,随机应变,闪掠巧取,刚柔悉化,生生不已,变化无穷,这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变化论。

7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柔弱论

刚柔相济,老子从自然与人文现象中,窥视出:“弱者道之用”的法则,曰:“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坚强者,莫之能胜。”柔弱胜刚强,鱼不可脱於渊,专气致柔,能婴儿乎。故太极拳最高理论,莫若“任他巨力来打我,牵动四两拨千斤”;“天下至柔,驰骋天下至坚”。至于棚捋挤按采趔肘靠各劲,进退顾盼定诸法,也不离此道。以柔克刚,滴水穿石,这种无谓无所谓的指导思想,就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柔弱论。

8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养生论

人类生命与宇宙密切相关。因受外在物力条件的制约与内在精力的消耗,所以人生由少而壮而老死。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方法,夺天地之造化,则生命大过程可以延长。再生理方面,太极拳之“一动无有不动,一静无有不静”,“ 尾闾中正神贯顶,满身轻利顶头悬”,笃行做去,身体自然节节贯串,气通可期。在心理方面,既能“内固精神,外示安逸”,复籍吐纳导引,与动作配合,达到“练精化气,练气化神,练神还虚”之最高境域。故练习太极拳,可养性炼丹、延缓衰老、陶冶情操。内外兼修,形神合一, 是太极拳的本质特征。以养生和祛病为主,化气为力, 在养炼中发挥生命的生生不息功能,就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养生论。

9 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大道论

太极之道,从个人说:“复道者,去老而全形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从浅处看,可以使瘠者肥,赢者腴,病者健。从深处看,太极拳之目的在于养生好成为至人。“大道”就是儒家礼运所说的“大道之行也”,老子也主张“损有余而补不足,功成而不居”,释家主张“无缘慈,同体悲”。综合以上种种,这才是太极拳的大道。

个人的生存是相互依倚的,良好的生活,必须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个人身体心理健康与群体安宁和社会秩序是不可分的。有人说:“如你的人生哲学放在与大众同生存的基础上,你将不只生活的快乐,而且可以长命百岁”,正是此理,练习太极拳必须静心专一,既要练其身,又要练其心,洁身自好,加强修养,清心寡欲,服务他人,服务社会。这才是太极拳技道双修的大道论。

参考文献
【1】王宗岳著《太极拳谱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
【2】南怀瑾著《禅与道》台北真善美出版社1968年
【3】陈鼓应著《老子注释及评价、庄子今注今译》台北中华书局印行1967年
【4】刘玉增编著《形意剑术-形意理论》河南科技出版社1986年12月
【5】刘玉增著《武当太极拳108势》美国武当公司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

作者简介:刘玉增 男 1952年生 教授 二级警监。自幼习武。师从祖父刘文周和周铁成、王希孝、素喜等名家。长于形意、八卦、武当和少林拳戈,多次在国内外竟技中获胜。任国际少林拳联合总会副主席等职。多次应邀到国内外讲学,1999年列入《The International Directory of Distinguished Leadership世界名人录》。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