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无极太极说

无极、太极说,“无极”源于《老子》,“太极”源于《易传》原来都指至极无上、无以复加的意思。汉儒解释为元气或太一。唐宋之际,道家练功养生家以无极、太极统阴阳、五行,论折逆炼成丹原理。据传钟离将传自河上公的内炼所用“无极图”传给吕洞宾,吕传给陈抟,陈刻于华山石壁。这一图辗转传至周敦颐手中被改造为《太极图》,成为理学家们宇宙论的基本模式。元代以来,理学家发挥的无极太极说,又反馈于道家,为炼养家所援用。大家对无极太极说的解释大约分为三种:

其一,从传统的宇宙生成论出发。以无极为万物本始意义上的道,以太极为元气、太一。谓:“太极乃物初混沌之太一,无极乃太极未形成之大虚。”认为道是无极,易有太极,道生一。一生二,太极生两仪。无极为形名之先的理,太极为已具形气之谓。先天混元真一气,未有机之时、声臭俱泯,称谓无极;太极者阴阳体俱,未分之象。练功养生书中常用图象表示,一般用“O” 表示无极,意为虚无。太极的图象用“阴阳鱼”表示,示藏阴阳动静之机,或表示阴阳动静互藏,为变化之机。也表示阴阳判分。

其二,是受理学影响,从理、气角度论述,以无极为理,太极为气。谓:“无极者,纯然理也,因为先有理,后有气,理气混沌,是名太极。”无极是无所至至之义,为无中之真无,即元气未萌动之先的空洞『玄虚,无极因静极而动,理气混沌,为万物之母,谓之太极,乃无中之妙有。就有、无而言,无极为太极之真无,太极乃无极之妙有,无极、太极不可歧而为二,分开先。

其三,谓:太极即是无极,以“O”表示,不在于太极前加个无极。李道纯《全真集玄秘要》说太极即是虚无自然,“无极而太极,是谓莫知其极而极,太极本无极也。”太极是无即极,太极内具二仪、三光、四象、五行,有性而无形,即是《老子》所谓“有物混成”者。明代张宇初《岘泉集.太极图与先天图说》太极乃“道之全体”,当天地未分之前,道为太极,“太极乃本然之妙,动静乃所乘之机,”太极中包含着阴阳动静之机。天地即分之,万物统于太极,而万物又各具一太极,具体于人身而言,则人心中皆有动静之理,阴阳之机。即是太极,故曰:“心为太极”。

无极、太极学说在练功养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,是解释气机运动的理论模式,道家类比天地太极,以探索人的生命本源及身心中的太极之理。张三丰《大道论》说:“今专以人生而言,父母生前一片太虚,托诸于穆, 此无极之时也。 无极为阴静,阴静阳亦静。

父母施生之始,一片灵气投入胎中,此太极时也。太极为阳动,阳动阴亦动也。自是而阴阳相错,柔柔相摩,八卦相荡,则乾道成男,坤道成女矣”。这是人生命形成的太极,即生之,则无极、太极,隐于天身心中,至静无感,寂然不动时显露元神、元性,即人心中的“

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”,是为无极;而身中所藏的精气,即是太极。张三丰《玄谭》说: “天地人三才,皆在自己一身”。元代以来的练功养生家们多援用理学之说,谓人人各具一太极,身具天地,心具太极。天地大我身,我身小天地。虚无为本始,道先生一,一即元气,元气内蕴阴阳,相交相荡而生四象、五行、天地万物,即是二生三、三生万物。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