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明王宗岳太极拳论

太极者,无极而生,阴阳之母也。在乾坤没有分开以前,混混沌沌,无阴无阳,无我无它谓无极。由无极化生了太极,再由太极化生了两仪,而负阴抱阳,浑圆一气。因此,称太极为阴阳之母。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。

动为阳,静为阴,虚为阴,实为阳。由两仪化生四象,即太阴、太阳、少阴、少阳,也称谓四方。四象化生八卦,八卦也称谓八方,由先天八卦、天八卦,则阴阳相错而万物化生。阴阳虚实表里动静互生相错为使用之法。动为开,即所称谓动之则分;静为关,即称谓静之则和。开为动,是发劲和放劲。关为静,是收劲和蓄劲。开为呼气,合为吸气。凡动作都离不开、合与开。太极拳也是这样的它包含了阴阳虚实,上下往来天、地、人三才生生不已,生生无穷。可以发放收蓄,支撑八方,回旋转换,应付六面太极拳中:进退顾盼棚捋挤按肘靠十二势都属于动势,唯有中定为静,而中定无势但是,招招势势都必需有静。因而,若无中定则无招无势可以应用。

无过不及,随屈就伸。无过是指每招每势的动作都要适当,不可有分外之求。凡与对方交手时,必须守中抱一,全神贯注,不偏不倚。彼不动来,我不动,彼微动来,我即至。要做到不凸不凹,周身无有缺陷,反之就易被别人所乘。不及是指动作要适当,不适当就会落于对方攻击之,自己就不会得到机势。总之,动作凸凹太过与不及,都是失掉了当即得当的当字,无过不及就是要做到不先、不后、不凸、不凹,适当用力进退往返之意。

随屈者即是随对手变化而变化,是不顶劲松化的方法。就伸者即是发劲、放劲,是与对方不脱离,不丢的方法。左屈则右伸,右屈则左伸,以不丢不顶之劲,与对方沾连粘随,往返折叠,随对方之动而动,实为守中应变之妙诀。倘若伸展过多,则伸出部分之重心失去,容易给对方造成有利,而自己失去先机。退却过分,则又容易陷入闭塞失中之地位。

人刚我柔谓之走,我顺人背谓中粘。对方用刚猛之劲发我,而我采用柔圆之化劲,使之落空,不可以打着我身体,即是称谓走劲,也可以称谓四两拨千金。敌我双方谁占据顺势、背势至关重要,顺势得机又得势,背势失机右失势。顺背势的得失,全在与太极拳架的运用,是否得当。如果可以做到虚领顶劲,沉肩惴肘,含胸拔背,松腰送髋,尾闾收住,气沉丹田,守中抱一,周身轻灵贯串,才可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,自然取得顺势。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,虽变化万端,而理为一贯。

太极拳术与人交手的要诀,是舍己从人,全凭懂、听等劲,以使应敌。对方急来我即以懂、听等劲得知,则采用急应招法。如果对方缓来,则采用缓应招法,松开全身各部位,不存丝毫拙力。绝不可以自做主张,自己认为是缓、是急,要随机应变,以逸代劳,自然可以粘连不断,得心应手。虽然对方有变化万端的招法,亦对我无可奈何,因为,我有合理的一贯功夫。

由着熟而渐悟懂劲,由懂劲而阶及什明。然非功力之久,不能豁然贯通。练习太极拳术套路和练习太极拳各种推手,久练不懈,自然可以纯熟,由纯熟而渐渐悟得懂劲。于由获得懂劲,再向高深阶段进展,逐步达到阶及神明的境界。然而,这种神明境界,是不容以取得的。因为神而明之的境界,是明白了解,融会贯通的妙用不但体用皆知,虚实具备,且含有神奇玄奥之意。所以,不经过千捶百炼,不易做到豁然贯通。凡事皆人所为,天下诸事通其一而万事通,要明白其中的道理。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,我辈亦当引以为鉴虚。

领顶劲,气沉丹田。虚领顶劲,在太极拳术要领中也叫做顶头悬,是领导周身垂直,不偏不倚成为中定的标准架势。囟门好似有压力`,脑得以用虚灵之劲上拔,赜全身自然振奋,精神亦即因而以提起。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,居腹中前,又名气海,为精气聚积之所,亦为元气发挥之处。气沉丹田上要发挥丹田聚集之元气,裨期应用。发挥即鼓荡,亦即以意运之。欲运丹田之元气,必须虚领顶劲,尾闾中正,腹内松静,方可运行无碍。否则如尾闾凸出,颈项偏倚,顶颈即失,则上下不交,气难升降,功夫无从练起,道更无法得修。盖丹田之元气,是以意由呼吸引导,经海底、尾闾、夹脊、玉枕、天灵、前额、人中、喉结、心窝、脐轮乃归于丹田。有先天天之分,为道家生清降浊,返老还童之术另在呼吸节中再叙述。

不偏不倚,忽隐忽现。不偏不倚,是要求有中正安舒之身体,才可以应上下前左右之用。忽隐忽现,是要求有虚实无定,变化莫测之机能,才可以抵抗对方无穷之变化。只有上提精神以贯顶,下沉其气於丹田,尾闾中正,净松腹内,而脚,而腿、而腰、而臂、而手指,再可以完整一气,体用兼修,自能发挥周身大用,进入不可思议之境界。

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杳。仰之则弥高,俯之则弥深,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,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,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英雄所向无敌,盖由此而及也。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杳,是比喻虚实变化难以捉摸,指导沾连粘随不丢不顶之实际用法。意动身从,上下相随,为避重显虚,引进落空,合即出之要诀。盖左重则我左即偏沉虚化,而右随之腰腿之劲以出击。右重则我右亦偏沉飘渺,使之落空,而我左乃以发。静心沉着,随机应变,自得虚杳无从捉摸之妙。仰之则弥高,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,退使彼扪天而难避。彼欲俯之而向下我亦自觉而随之下沉的更深,使彼如临深渊而恐陷。彼欲进之则我引之以入,觉其愈进而愈显其长,使彼无从捉摸。彼欲退之,则我以沾连不丢之劲,使彼跟之愈逼其促,而难逃。羽谓禽鸟之毛,蝇虫谓细小之虫类,均是至小之微物,不能加、不能落者,乃形容不顶之意,虽然遇到至微极轻中物,亦可松化使之不能沾着其身,全凭懂、听之劲,感觉灵敏,自成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才可以所向无敌,然而非功力之久,技高意纯者不易达到此境界。
斯技旁门甚多,虽技有区别,概不外壮欺弱,慢让快耳。

有力打无力,手慢让手快。是皆先天自然之能,非关学力而有为也斯技,是指武术门派众多,正宗少左道多。其形势虽有区别,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,为显着本有之拙力。殊难与由学而得之松沉变化,舍己从人,阴阳明辨,周身灵敏内外合一,绵绵不断,以柔克刚之太极拳术相提论。

察四两拨千金之句,显非力胜。观耄耋能御众之形,快何能为。详细斟酌用四两的力量,能将千金之重的压力拨开这句话,就显而易见非用力胜人,使用巧妙灵活的太极劲,将千金压力转移,使用偏沉松化的方法使之落空。如果方法使用得当,不用四两之力亦可达到目的。耄是80岁、耋已90岁他尚敌3个人以上之众由此可以证明其柔可克刚、老可御壮、弱可胜强之能。
立如平隼,活似车轮。

立身中正,犹如天平不偏不倚,无前倾后仰,左右歪之弊病。自顶至踵中经脊椎尾闾,上下连成一线,亦似车轮微以用力,即刻圆滑无滞地滚动。这是比喻亦是说明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杳,化即是打的种种法则。在受袭击时运用似车轮旋转之理,遇粘即走,随化就打,处处使敌劲处于圈外落空,化解其劲力。

偏沉则随,双重则滞。每见数年纯功,不能运化者,率为人制,双重之病未能悟而。双手相粘相顶相抗,不让分毫叫做双重。纠缠不休,相持不下,亦叫做滞,最终力强者胜。是未能懂得运用偏沉松化之理,若一粘到双手,即松左或右,则合偏沉随运之理,再能随着腰腿,转换身躯,则可以由背势转化为顺势,则双重之弊病自解。倘若自持多年纯功,不悟偏沉双重之理,则仍会被人所制。欲避此病须知阴阳。粘即是走,走即是粘。

阴不离阳,阳不离阴,阴阳相济,方为懂劲。除双重的症结。阴阳、虚实名虽有别,实际上无轩轾之分。阴即是需、阳即是实。虚即偏沉柔化实即由柔转刚。亦是左若遇实,则左转沉化右即实出;右若遇实,右转沉化左即实出。沾即是走、遇实时粘而不顶,立即松沉随化谓之走。走即是粘、是粘若遇实而不丢。如此反复不休循环不已,则叫做:阴不离阳,阳不离阴,阴阳相济。因而,沾能即连,连而复粘而随,才叫做懂劲。即可以得到借力打人之诀。懂劲后愈脸愈精,默识揣摩,渐至从心所欲。

懂劲是由练习拳架、定步、活步、散手,达到相当程度时即可以至懂劲的境界,即进入懂劲之门。仍须继续努力,不可稍有间断,才会愈练愈精,再加上默识揣摩更可以精益求精。默识、是暗中强记;揣摩、是测度其意义,而与之相切相近。如此精心著意,自必技随日而进,身随心动,自然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。本是舍己从人,多误舍近图远。斯为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,学者不可不详辩焉。

伺机待敌,沉着应变,为交手前应有的准备,是以逸待劳的方法,亦是太极拳术舍己从人的特点。行功心解之彼不动来我不动,彼微动来我先动,即是舍己从人的本旨,因为动而后,乃有机可乘,有力可借,所以不自作主张,随彼之势,乘彼之机,随顺机宜,使彼落空,我乃得机得势以制彼。此须於未动之时,虚灵沉着,周身贯注,一经接触方可以得心应手。若取不得机势,己反处于背势。因此,必须动即随之而动,放亦随之而放。此乃化即是打,打即是化,亦即是随化随打,随打随化。非左手化,必须要右手打,右手化,必须要左手打。这种舍近图远动作,我们必须详细的分析,才不会出错。此论举句切要,无一字陪衬,非有夙慧不能悟也。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,亦恐枉费功夫耳。此段跋语,极赞太极拳术精微奥妙,统已表达无余。继称:“先师不肯妄传,非独择人,亦恐枉费功夫”因此,在选择徒弟时,要择聪慧、忠诚、道德高尚之人。

刘玉增敬录并注释 8月12日1996年在美国

Back To Top